顺丰上市:快递之王的卫冕之战 如何迎战马云刘强东
过去一直跟资本“绝缘”的中国民营快递老大顺丰,出人意料地启动了在国内的上市进程。对顺丰来说,通过上市获取资金,目的是为向综合物流提供商的转型准备粮草,也能留住和吸引人才,以应对菜鸟网络和京东物流的竞争。
一向声称不缺钱的顺丰创始人王卫,突然出手将顺丰推向国内的资本市场。
2016年2月18日,顺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发布了上市辅导公告。顺丰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打算在国内上市,目前正接受中信、招商和华泰联合等三家证券公司的上市辅导。
顺丰拟上市的主体是顺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东包括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招广投资有限公司、嘉强顺风(深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苏州工业园区元禾顺风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苏州古玉秋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中,深圳明德由王卫控制。
工商资料显示,顺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进行股份制改造之前,叫做顺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对外投资了19个公司,顺丰旗下优质资产基本都在这个盘子里,包括速运业务、电商业务“顺丰优选”和航空货运业务。
成立于1993年的顺丰,直到2013年才第一次引入外部投资。在这之前,顺丰一直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不断低调壮大。王卫本人自公司成立以来,只 在2011年接受过一次《人民日报》的采访。顺丰成立十年后才有了专门的市场和公关团队。很多记者通过邮政部门官员转达采访需求,也被王卫婉言拒绝。就连 顺丰企业内刊,也很少报道王卫,甚至几年都没有刊发过一张照片。
顺丰自成立后20年里,对外来投资和上市十分冷淡。据说有外资银行找中间人,愿意出一千万美元的佣金,求各路资源说服顺丰接受投资。
因此,很多人对于顺丰启动上市感到意外。但几个月之前重新回到宅急送掌舵的宅急送创始人陈平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顺丰上市是目前的必然选择,一是顺丰目前对资金有强烈需求,二是顺丰模式的调整需要通过上市来助力。
这几年,中国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递业受到的影响更大。而顺丰正在从一个以小件为主的快递公司,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瞄准 的是美国联邦快递(FedEx))和美国联合包裹(UPS)两大国际快递巨头。这两家公司都拥有数百架的飞机,目前顺丰只有数十架。可见顺丰转型对于资金 的需求有多大。
对顺丰来说,虽然成为了民营快递之王,但菜鸟和京东的入局让顺丰的王位显得并不稳固。此外,国际快递巨头在中国的快递业务日趋做大,邮政EMS转型之后也在提速降价,努力把过去被顺丰等民营快递们夺走的市场份额再抢回来。对顺丰来说,上市融资几乎是当前唯一的选择。
而这也是大多数中国民营快递公司的普遍现实困境。目前,中国多家快递公司正扎堆上市。其中,德邦物流和中通提交了上市申请,申通和圆通也被曝在筹备借壳上市。
从“水客”到珠三角快递之王
1993年,二十多岁的王卫在广东顺德创办了顺丰速运。王卫极其低调,在顺丰官网上甚至找不到他的任何个人信息。公开资料显示,王卫1971年出生在上海,父亲是空军俄语翻译,目前是江西一所高校的老师。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秘书长刘建新跟王卫打过多次交道。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说,第一次跟王卫见面时,王卫穿着朴素,刘建新误以为是一个来接他上楼去见王卫的普通员工。
几年后刘建新再见王卫,发现他身边多了很多保镖。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王卫好几次单枪匹马去外地跟快递同行谈收购,一些快递公司拒绝被收编,认为王卫是在挑衅自己,对王卫进行了人身攻击,后来王卫就给自己配了保镖。
1990年代初,香港的一些制造业向珠三角进行产业转移。香港和广东的商贸往来频繁,催生了两地的快递需求。香港媒体曾报道说,1990年代初,香港与珠三角信件邮寄要花上2-3天,很多公司委托“水客”帮忙带着急件当天过关,于是很多”水客“组建了快递公司。
也就在那时,王卫看到这一商机,成立了顺丰。直到几年前,有香港媒体还以《水货佬做到买屋仔,买757飞机》为标题报道了王卫在香港九龙买地建房的事。
一开始顺丰提供的是顺德与香港之间的即日速递业务,很快又拿下了香港和深圳的大部分快件配送市场。后来,王卫的生意扩大到整个珠三角和香港之间的快件配送。再后来,又把生意扩大到珠三角区域内的城际配送,最后是扩大到整个华南地区。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顺丰的扩张脚步停在了长江以南,并且不东扩到长三角地区。
刘建新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大量民营快递开始涌现,并呈三足鼎立之态。宅急送控制了北方市场,申通控制了长三角市场,顺丰则控制了珠三角市场。其中,宅急送和顺丰势力最大。两家公司一度长时间保持对中国快递市场划长江而治的局面。
宅急送主要以包裹、普货和大件物流的配送为主。顺丰则以小件为主。两家公司不同业务模式的背后,是地区经济的差异。
珠三角经济活动频繁,小件配送市场很大。但在华北,没有形成珠三角这样的经济圈,城际间更多的是企业直接的物流配送需求。此外,在华北地区,小件的 配送也有市场需求,但主要集中在同城配送上。而同城快递客单价低,需要配备大量快递员,竞争异常激烈。所以,顺丰虽然涉足了一些北方重点城市,比如北京, 但主要做的不是同城快递,而是从北京发往全国各城市的跨城快递。
顺丰在很长时间内,没有“打过长江”,而是深耕华南地区。宅急送则一度“兴兵”打过长江,想要跟顺丰争夺地盘。陈平甚至一度找到王卫,洽谈收购顺丰 的可能性,但被王卫拒绝。由于宅急送扩张到华南地区的时候采取的是加盟制,造成不少管理和服务问题,也就一直没能撼动以直营模式为主的顺丰在华南地区的江 湖地位。
称霸民营快递
随着电商的兴起,整个快递市场也迅速做大,“四通一达”(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快递、百世汇通、韵达快递,其中百世汇通已改名百世快递)等快递公司,以给淘宝做配送为主营业务,这几家公司每年的配送量占了中国快递业半壁江山。
同时,这几年经济快速发展,跨城快递需求旺盛。尤其是随着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全国范围内城际之间的小件配送市场迅速扩大。以小件起家的顺丰,很快在全国市场建立起自己的江湖地位。
而当年快递业的“北方王”宅急送则显得四平八稳。为此,陈平曾在宅急送启动小件革命,无奈整个公司过去都是做大件物流的,转型异常艰难。
当时陈平招了数千人来做小件市场,最后只能裁员。后来陈平又在宅急送内部推动拥抱电商的战略,但董事会意见不一,陈平负气出走,创办了专门做电商配送业务的星晨急便,拿到了阿里的战略投资,但后来同样因为加盟制带来的管理问题而失败。
顺丰当年也想过涉足电商市场。一位要求匿名的京东内部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说,当时京东想让顺丰来帮自己做配送,顺丰过来考察了一下,发现做不 了,就没有强行推进电商业务。因为电商配送有其特殊性,比如衣服有试穿需求,耽误快递员的时间。另外就是一些特殊品类如大家电,需要安装和调试,顺丰的快 递员提供不了这个服务。
这也逼着京东等电商公司开始自建物流和配送团队,并在今天成为京东的一个核心资产。
民营同行们在不断试错,国有同行邮政EMS却在忙着政企分开和内部改革,外资同行当时还没有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资格,这些因素对顺丰来说无疑是天上 掉下来的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顺丰利用这个时期,把自营模式从珠三角复制到长三角,再从华南地区向华东、华中拓展,最后才进入华北地区。
对顺丰的成功,刘建新的总结是:速度、专注和自营。
顺丰是第一家有自己飞机送货的民营快递公司。顺丰官网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15年7月,有19架自有飞机。加上顺丰目前还租用了一些飞机,飞机规模已经向邮政EMS看齐。按照新华网的一个数据,2016年邮政EMS的自有飞机将达到43架。
最关键的是,顺丰坚持的是自营模式。当时很多快递公司为了高速扩张,采用的都是加盟模式,比如宅急送。陈平就曾对南方周末记者坦承,加盟制造成地方割据的问题,经常需要总公司“打割据战”。相反,顺丰没有出现管理问题。
到今天,顺丰已经是中国民营快递之王。刘建新给南方周末记者提供的一个数据显示,目前顺丰是中国民营快递里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大概占了30%左右,然后是“四通一达”。但如果从快递件数来看,“四通一达”占了整个快递业一半左右的量。
马云、刘强东强势入侵
在刘建新看来,中国民营快递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黑快递”阶段。从1993年到2005年,中国民营快递身份尴尬,长期戴着顶着“非法”帽子艰难求生。
二是国民待遇身份。中国在2005年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2007年中国邮政实现政企分开,2009年新邮政法出台,民营快递终于有了合法身份,摘掉了黑快递的帽子。
第三个阶段就是2009年至今,伴随着电商时代来临,民营快递发展壮大。但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是EMS的提速和降价,这点对顺丰的冲击很大。另一方面是外资巨头开始在国内市场发力。在政策完全放开之前,外资快递巨头深耕中国发往国外的 国际快递业务,在政策开放后纷纷大力拓展国内快递市场。典型代表是联邦快递,在中国完全放开国内快递市场之前,就在2012年拿到了在中国从事国内快递业 务的牌照。这几年,联邦快递在价格上紧紧咬住顺丰不放。
为了保护市场地位,顺丰在2013年做了公司成立20年后的第一次融资。2013年8月,顺丰与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等签署协议,三者以总体投资不超过顺丰25%的股份成为顺丰股东。
但过去2年里,快递市场出现了更大的两个玩家:一个是马云的菜鸟网络,另一个是刘强东的京东物流。
菜鸟网络的模式可以理解成是一个快递业的天猫模式,它在云端建立一个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平台,快递公司可以入驻这个平台。
过去消费者抱怨配送速度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快递公司在目的地的网络不够给力,但其他快递公司在这个地方有配送能力,却没有包裹。菜鸟物流做的就是 打通各个快递公司的资源壁垒,通过资源共享,让一个快件,以最快速度配送到收件人手里。马云表示,未来在全国范围内,一个快件的流动最多需要8小时。这无 疑对目前以快著称的顺丰是个极大挑战。
京东物流的模式则像是搭建一个快递业的京东模式,即自营式的物流和仓储开放平台,把京东的配送和仓储的冗余服务能力,开放给快递公司使用。
尽管顺丰也是菜鸟的一个小股东(占股1%),但菜鸟的出现让顺丰本来有希望吃掉的对手们,抓到一根结实的树枝。
一位要求匿名的资深快递业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如果没有菜鸟网络,严重依赖电商订单的“四通一达”很可能被顺丰吃掉。但菜鸟的出现,给这些公司提供了一个走出“以价换量”粗放增长模式的机会。
而京东物流做大后,跟顺丰争夺起一线的快递网络资源。多个北京的小型快递公司老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身边很多小快递公司,都在想着能不能把自己的配送站卖给京东等电商公司。
这些线下网络资源,各自为战的时候没有力量,但站点都是优质资源,整合起来能形成一股势能。本来顺丰是最有希望接收的买家,但京东等电商公司更愿意砸钱拿下这些网络资源。
“最关键的还是留住和吸引人才。快递业最缺的是管理人才,菜鸟和京东物流的出现,让顺丰对于人才的吸引力稀释了不少。这也是顺丰着急上市的一个原因。”上述要求匿名的资深快递人士说。
2015年,是顺丰变化最大的一年。一是完成了组织架构大调整,组建了速运、供应链、金融、商业、仓配五大事业群。二是顺丰跟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等公司一起,建立了一个跟菜鸟和京东抗衡的物流开放平台“丰巢”。
在菜鸟,申通、中通和韵达只是持股1%的小股东。但在“丰巢”,顺丰让这几家公司各持股20%,可见顺丰保住江湖地位的决心。